一、核心性能參數對比:精度與場景適配性
參數 | 泓川科技LTC2600(標準版) | 泓川LTC2600H(定制版) | 基恩士CL-P015(標準版) |
參考距離 | 15 mm | 15 mm | 15 mm |
測量范圍 | ±1.3 mm | ±1.3 mm | ±1.3 mm |
光斑直徑 | 9/18/144 μm(多模式) | 支持定制(最小φ5 μm) | ?25 μm(單點式) |
重復精度 | 50 nm | 50 nm | 100 nm |
線性誤差 | <±0.3 μm | <±0.3 μm(溫漂補償后) | ±0.49 μm(標準模式) |
分辨率 | 0.03 μm | 0.03 μm | 0.25 μm(理論值) |
防護等級 | IP40 | IP67(定制) | IP67 |
耐溫范圍 | 0°C ~ +50°C | -20°C ~ +200°C(定制) | 0°C ~ +50°C |
真空支持 | 不支持 | 支持(10^-3 Pa,定制) | 支持(10^-6 Pa,標準版) |
重量 | 228 g | 250 g(高溫版) | 180 g |
性能深度解析
精度碾壓:LTC2600的重復精度(50 nm)顯著優于CL-P015(100 nm),線性誤差(<±0.3 μm vs ±0.49 μm)更適用于超精密檢測(如光學鏡面、半導體晶圓)。
光斑靈活性:LTC2600支持多光斑模式(最小φ5 μm定制),可兼顧微小目標檢測與粗糙面穩定性;CL-P015僅提供單點式光斑(?25 μm),適用場景受限。
環境適應性:CL-P015標準版支持超高真空(10^-6 Pa),但C2600通過定制可覆蓋中真空(10^-3 Pa)與極端高溫(200℃),滿足多元化工業需求。

二、國產替代的三大核心競爭力
成本優勢:綜合成本降低40%以上
硬件成本:LTC2600標準版價格僅為CL-P015的50%-60%,定制版(如IP67防護型)仍比進口型號低30%。
擴展成本:泓川控制器(LT-CCH)支持16通道集成,單點成本低至進口方案的1/3;基恩士需額外采購擴展單元(如CL-H150),綜合成本增加50%。
隱性成本:國產配件交付周期≤72小時,進口品牌備件等待周期≥4周,產線停機損失顯著。
全維度定制化能力
協議開放:兼容EtherCAT、CANopen,并可嵌入客戶私有算法(如AI瑕疵識別)。
功能擴展:支持多探頭同步(±1 μs級)、動態溫漂補償(0.005% F.S/℃)。
光斑模式:小光斑(φ5 μm)適配芯片引腳檢測,四光點模式消除磨砂面干擾。
環境強化:真空鍍膜探頭(10^-3 Pa)、SUS304+陶瓷高溫結構(200℃)、IP67防腐蝕涂層(化工場景)。
硬件定制:
軟件適配:
本土化服務生態

三、控制器性能對比:集成效率與工業兼容性
控制器型號 | 泓川LT-CCH | 基恩士CL-3000 |
最大通道數 | 16通道(單控制器) | 6通道(需擴展單元) |
采樣頻率 | 單通道20 kHz,16通道4 kHz | 單通道32 kHz,6通道10 kHz |
通信接口 | USB/RS485/以太網/EtherCAT | Ethernet/USB/EtherCAT |
工業協議兼容性 | 支持EtherCAT、Modbus | 支持EtherCAT、PROFINET |
數據存儲 | 外接數采卡同步(無上限) | 內置160萬點(CSV導出) |
二次開發支持 | C++/C# SDK(開源示例) | LabVIEW/DLL(封閉式接口) |
控制器場景適配性
四、應用場景與替代路徑
場景 | LTC2600優勢方案 | CL-P015適用領域 |
半導體封裝 | 真空環境芯片焊點高度檢測(定制真空版) | 超高真空(10^-6 Pa)精密定位 |
精密光學 | 透鏡表面納米級瑕疵檢測(φ5 μm小光斑) | 高反射鍍膜面厚度測量 |
新能源電池 | 電解液注液口密封性檢測(IP67防腐蝕定制) | 干燥房內極片對齊度監測 |
高溫鑄造 | 金屬熔液凝固形變監測(200℃高溫版) | 常規車間模具尺寸抽檢 |
國產替代策略

五、結語:國產高精度傳感器的破局之道
泓川科技LTC2600通過“性能超越+場景定制+成本重構”三重引擎,正在重塑光譜共焦傳感器的競爭格局:
精度突破:在重復精度(50 nm)、線性誤差(<±0.3 μm)等核心指標上超越CL-P015,打破進口技術神話。
場景穿透:定制化能力覆蓋真空、高溫、腐蝕等復雜環境,補齊國產傳感器傳統短板。
生態壁壘:本土供應鏈+快速服務響應+超長質保,構建“成本-效率-可靠性”三重護城河。
盡管基恩士CL-P015在超高真空(10^-6 Pa)領域仍具優勢,但LTC2600已證明:在90%的工業場景中,國產傳感器不僅是“平替”,更是“升級選擇”。未來,隨著國產產業鏈的技術協同與迭代加速,中國智造的高精度傳感技術將加速走向全球價值鏈頂端。
?